郑州中院电梯劝烟案判得好:让南京扶老造成失德现象回归和谐社会的转折点!网友普遍大赞!

郑州市金水区医生杨帆电梯内对69老人抽烟劝烟致死案,被老人的家属告到法庭,索赔40万。法庭调查后,在法官主持下,杨帆提出了一个调解方案:要是出于对老人的同情和惋惜,出于人道主义捐赠,自己可以出5千到1万元钱。老人的家属当庭表示不同意。
2017年9月,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对案件做出一审判决:老人猝死是杨帆不能预料的,杨帆的行为和老人猝死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老人确实是在言语争执后猝死。根据《侵权责任法》,双方行为都没有过错,由双方分担损失。根据公平原则,杨帆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
一审判决引发了老人家属的不满情绪,他们随即提出上诉。
舆论反应强烈 各方意见不一
媒体披露一审判决后激起了千层浪,甚至有人提出质疑,电梯里吸烟本身就是不文明行为,劝阻这样的行为却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后谁还敢跟不文明现象做斗争。
还有人认为,一审判决好像兼顾了法理情,但从社会观感来看,却容易引发公众困惑。也有更多媒体表示,让法律的归法律 ,道德的归道德。
对此,有专家表示,在这个案件中没有考虑的余地,要么就是赔,要么就是不赔。你赔1块钱,也就意味着这个被告他有法律上的责任,而在这个案件中,他是不应该承担1块钱的责任的。
二审判杨帆完全不必担责
2017年11月,二审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上诉人老段家属方没有人到庭,而是派来了诉讼代理人,被上诉人杨帆和律师则出庭应诉。这一次,老人家属提出了新的主张,要追加小区的物业公司为被告,和杨帆共同承担40万的赔偿责任。
二审庭审中,合议庭的法官对案件事实部分没有争议,只是在适用公平原则上有了争议。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开庭综合审判庭法官姚振勇说:公平责任原则,它有几个适用条件,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要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各方当事人都还没有过错。在这个案件过程中,杨帆的劝阻行为是一个正?;蛘咚狄桓龊戏ㄐ形?。一审适用公平责任原则适用法律错误,而且这个判决出来以后,会大大挫伤公民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这种行为的积极性。
2018年1月23日,也就是事发8个月之后,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驳回诉讼请求。
二审判决书这样写道:杨帆劝阻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劝阻行为不会导致老人死亡。死亡原因是心脏病,杨帆没有侵犯老人生命权的过失和故意。杨帆不存在过错,与死亡结果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与一审相比,二审判决书最大的改动是杨帆完全不用为老人的猝死担责。
这个二审判决,老人家属难以接受,但也不打算申诉。
终审判决后,当事人杨帆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他愿意拿出1万元通过法院转交给老人的家属。
目前杨帆已经加入了中国控烟协会,他表示再遇到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他还是会劝,只不过会更注意方式方法。
网友对郑州中院的终审判决给予大赞,认为是让南京扶老造成严重的失德现象回归到了和谐社会的一个转折点!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南京案的后遗症,网友普遍大赞:别因法院让社会造成好人难当!法律和道德并不相悖,不负责任的判决扭曲了社会道德。这个终审法官是明事理的人!这个二审还是比较公正的,千万别和稀泥!